易教网略谈古筝考级的看法与建议-凯发天生赢家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3-08-17】一、坚固的基础是学习的关键
当学生们参加较低级别的考级活动时,一定要清楚只有具有了坚固的基本功,才能在更有深度进行学习与演奏,从而达到更高的演奏水平。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周老师提出了进行基础训练的三个方面。
1、音准问题
古筝是一件多弦乐器,定弦准确是一个古筝演奏者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这里周老师提到,很多学生在参加考级的时候,可能由于各种原因,琴弦都没有调好就开始演奏。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非常影响考官的印象和整个考试的成绩。音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定弦只是音准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次音准还表现在演奏者对于音程关系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把握等很多方面。我们都知道,学习好音乐与拥有敏锐的听觉是分不开的。对于听觉的训练时间越早越好,要求越严格越好,起点越高越好。敏锐的听觉来自于平时对于音高的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年龄越小,对于音高概念的建立越容易。很多学生在考三级时,才进行乐理和视唱练耳方面的训练。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会极大影响学生们对于乐器的学习。而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高概念,对于最初乐器的学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节奏问题
“乐感来源于节奏”。音乐本身是动态的艺术。掌握好节奏的律动方式,有助于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使其协调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考级的初期阶段,学生们必须严格的遵循乐谱上节奏律动方式。无论是音符的时值,还是乐曲整体的演奏速度。对于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最初的感悟力,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特别是音符的时值,不能单纯的模仿老师的演奏。必须要求学生先理解音符时值的含义,再将其弹出。单纯的模仿,只是依赖于一时的听觉惯性,不能获得对于节奏律动的理性认识。更使得学生们对于节奏的律动方式产生茫然无措的认识。
3、音乐的歌唱性问题
从古至今,歌唱一直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如果学生们在演奏上希望使自己所演奏的乐曲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展现出乐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就必须学会如何用我们的手指去“歌唱”。那么如何培养演奏中的歌唱性呢?周老师认为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们去聆听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的 “美感”,增强学生们对旋律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才应当提示学生随着旋律的流动进行内心的歌唱。在整个的弹奏过程中,应当使学生们内心具有一种强烈地歌唱愿望,仿佛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的歌词组成。你的指尖,就是你的喉咙。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演奏更加地生动,富有更大地表现力。音乐形象也才会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热爱音乐是攀向高峰的阶梯
随着学生们的不断进步,级别的不断提高。而参加高等级别的考级除了要注重基本功的扎实与否,还需要考生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当的演奏技巧。周老师认为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当对考级前的学生有更深层的辅导,对其所演奏的作品应当有更明确的讲解。而学生们必须用心灵去感受音乐。通过演奏来宣泄自己的感受,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下面,是周老师针对参加较高等级考试的学生们,所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
1、缺少对音乐的热爱
现在的孩子们学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对于很多学习古筝的孩子们而言,演奏就意味着复杂难记的演奏标记和繁多枯燥的练习。周老师告诉我:许多学生在考试完毕之后,你可以惊奇的听到他在门外欢呼:“我终于可以不再练琴了!”而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你学音乐是因为音乐给你带来快乐!你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自己期望听到的声音,那种你所需要的声音是你学习音乐的目标。”音乐是美好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孩子们总会喜欢美好的东西。古筝那仿佛流水般的音调,美丽而又动听。这就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光”的最根本原因。也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他们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和家长们必须在教学中提倡“美”的感受,让学生们充分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获得对音乐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他们所演奏作品。
2、演奏技巧的贫乏
周老师认为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对待基本技巧必须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规范训练。伟大的音乐大师巴赫也曾说过:“谁能像我一样勤奋,就也会有我一样的成就”。任何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高级别的通过证书,就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要求老师硬往某级上拔程度。
周老师认为,这种方式对技巧的训练和对学生们演奏的整体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她明确的提出,考级教程的安排要求一年考一级。为了达到每级的要求,学生们还应当在考级规定的曲目外,练习许多辅助教材。技巧的训练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上去。否则,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将很难再向上提高。与其到时候再反过来重新训练技巧,那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经历将是更加巨大的。
3、演奏的作品缺乏韵味
我们都知道,古筝的地方流派繁多。各个地区,各个流派的演奏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大为不同的。因此,为古筝这件乐器所创作的大多数作品,特别是传统乐曲,它们对于韵味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每一个音符揉、颤、按、滑的分寸都应当把握的非常到位。这正是中国音乐所独具的细致特性,也是造成以前大多数作品不能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超的演奏源于模仿”。周老师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韵味”,它的师承性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当演奏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时,“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形式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始阶段,学生们必须依靠模仿来进行学习。现在,我们拥有了非常科学的现代化手段,vcd、cd等可听可视的数字信息化产品逐渐地得到普及。学生们应当充分的、合理的使用这些参考物品。多听、多看,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对“味道”很浓的关键乐句进行模仿学习。
4、考试的目的性太高
考级是对学习者每个阶段学习质量的检验方式之一。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考级获得专家的评定,以鼓励和改进他们演奏中的技术问题、音乐问题等等,使他们在规范的学琴道路上向更高的一级迈进。周老师指出:现在的很多家长们往往不看清孩子的生理及天赋条件是否适合器乐学习的要求, 也不顾孩子是否具有对音乐的热爱,就强迫孩子每天过多地把时间花在了练琴上,并要求他们孩子在短时间里就达到极高的演奏级别。而学生们在教师和家长们一些功利性想法的不良影响下,也逐渐变得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盲目的追求级数高、速度快的学习方式。而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考试”、“特长生”、“加分”。这些都无疑巨大的影响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更进一步的导致了他们演奏整体水平低下的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们一定要摆正心态,注意孩子学习的质量,基础要扎扎实实,方法要准确无误,这才为孩子将来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级,不是我们学习乐器唯一的目的和奋斗的目标。家长们应当正确意识到学习音乐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绝对不能只是追求等级的通过率,要正确的、客观的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增加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能让考级成为幼小心灵上的负担。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当对考级中,专家们所给予的评语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及时的对学生们的问题加以改正。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考生们在考试中所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除了上两个章节中专门得针对较低级别和较高级别的学生们,在学习中所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之外,周老师还对参加考级的考生、教师以及家长们,还有一些小小的提示和建议。在此我将其介绍给各位读者。
1、放松心情
在考前考生应当注意不要紧张,不要把考级看得过高。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的状况,不宜临阵磨枪。家长们在这段时间应当主要以鼓励为主,不要给孩子过多地心理压力。
2、保持镇定、从容的姿态。
考生进入考场之后,应当表现出镇定而又从容的状态。放松而自然的走到演奏的位置后,先向考官们行礼,明确的报出自己所演奏的乐曲和报考的级别,再进行演奏。
3、稳定情绪
演奏之前应当待场内安静,自己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开始演奏。情绪的稳定对于之后的演奏是否发挥正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结束时,同样应当给自己几秒稳定情绪的时间之后,再行离开。以保持乐曲的意境,并给人以结束感和回味性。
4、投入音乐
在演奏的时候,一定要要求自己思想投入到音乐之中,做到全神贯注,不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考官的表情、动作等等)。演奏要专注,认真。思维要随着音乐的进行,不断地向前流动。已经演奏完毕的部分,绝对不要回过头再去过分考虑其正误。
5、保证完整性
作品的演奏尽量保证其完整性。当弹奏发生错误时,尽量要坚持继续演奏。切误停下来重新来过,这是演奏的大忌。
6、充分表现音乐
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表现音乐。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具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技术是一种手段,必须植根于音乐,若没有明确的音乐内容,技术训练也就失去了方向。许多的考生只是注重练习个别的技巧,忽视了对音色变化、旋律流动等因素的重视,对音乐不敏感缺乏想象力,对音乐形象的阐述苍白无力。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7、正确对待心理上的紧张
首先,考生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上台之前的“紧张”,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这是作为演奏者一种很正常的状态。许多著名的演奏家们上台演奏的时候,也是会紧张的。有时候紧张也是一种使演奏情绪饱满的催化剂。过分地害怕自己产生紧张的情绪,这种想法是不当的,反而会更加的慌乱,最终导致演奏的失误。在演奏中,要尽量的去投入到音乐之中,用内心去歌唱。
8、正确的比较,共同进步
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本来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可以共同进步,但是毕竟每个孩子之间都是有差别的,而有的家长却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三方面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